【时间】震旦博物馆楼层介绍青花瓷器
在大厅展出大件的瓷器瓶罐,方便大家全方位欣赏瓷器。白色和蓝色的青花瓷在柔和的灯光下尽显端庄典雅。
青花瓷展以历代青花青花瓷的外销与青花瓷古器物学研究为展陈主题,精选馆藏元明清三代青花瓷器,运用古器物学的研究方法细致剖析,在清晰勾勒青花瓷器绵亘六百年的风格特色和发展脉络之余,以此为媒介重现古代外经济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盛况。
贰
推荐文物
元代青花深受宋元绘画的影响,绘画讲求的运墨而五色具,体现在青花上便是色料调配的浓淡深浅之别,后世所谓的分水技法此时已初见端倪。这件元代青花鱼藻纹大盘的盘心处以鱼藻纹作为主题纹饰,鱼纹采用细笔勾勒轮廓与大笔涂抹填色的方式进行描绘,整体画风写实而逼真。鱼头和背部设色较浓,至腹部逐渐转淡,头背部深重的色与浅白的腹部及背鳍形成明暗对比,增强了鱼纹在多视点角度取象的立体化效果。全器工笔描绘,层次丰富,主题鲜明,无论胎釉技法都呈现出典型的元代青花风格。
这件元代青花双龙戏珠纹四系螭耳扁壶唇口短颈,双肩圆,扁长方腹,肩部两侧螭龙双系的设置,既有实用意义,又在视觉上起到衡作用。壶身满绘青花纹饰,颈部为折枝莲纹,上腹部绘以如意云头纹内填穿花双凤,两面花卉一为菊花,一为石榴,双凤上下飞舞,姿态各异;下腹部各饰有一双龙戏珠纹,上下加饰云纹及海水波涛纹;壶身两侧则有如意云纹及缠枝莲纹。色彩的白与蓝,构图的疏与密,纹饰的龙和凤,布局的双凤上下与双龙左右,使整个壶面纹饰形成层次鲜明对比,凸显出强烈的图案化与戏剧性效果。
这件青花三友四季花卉纹笔盒由盒盖与盒体组成,盒盖呈圆角长方形,盒体隔层分为三格,形制颇为特殊,应为仿金属笔盒造形制作。笔盒内外描绘岁寒三友及内填四季花卉的海棠式长形开光等纹饰,盒盖内面与盒体外侧各有一处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书楷款。官窑品一器两款者并不多见,可见此类器皿在宫廷应颇受重视。
这件青地白花云鹤纹大罐通体绘制云鹤灵芝等纹饰,余隙填染青花蓝地,构成青地白花的装饰效果。青花地白花工艺始于元代,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形式,其制作方法类似于绘画的白描技法,是将纹饰部分的轮廓以青花勾边,但不填染色料,形成白花纹饰,剩余间隙则以钴料涂抹。嘉靖时期的青地白花技法在沿袭前朝基础之上又有所变化,多使用皇帝偏好的吉祥云鹤图案,并将部分云纹绘作卷草灵芝形,以细笔勾勒长笔涂,笔意率意自然,颇具特色,而回青深浓无层次的钴料特点,也使青花涂地免除了早期青地白花所生的浓淡不一及铁锈斑现象,令画面更显明丽洁净。
这件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口沿外折作喇叭状,颈部粗长,肩部斜溜,腹部圆鼓向下弧收,底部圈足微外撇,自口沿至圈足皆呈六边形。颈部及腹部分别绘饰有图案化的牡丹莲花菊花等折枝花卉纹与桃实石榴柿子等折枝花果纹,折枝底部均加缀灵芝纹。其余各处另有回纹如意云纹及各式西洋串花纹等七道纹饰带。底部竖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款识有一圆孔,为后人钻琢以作灯座之用。此瓶造型典雅稳重,青花釉色及折枝花卉纹着意仿宣德风格,但折枝花卉根部加饰灵芝纹的绘画新样或为雍正朝首创,而西洋串花图案的使用又为全器注入一股西洋艺术新元素,可谓清乾隆时期传统与创新结合之佳作。
全器胎骨匀称,洁白细腻,青花色鲜亮,红彩橘艳明丽,整体造型规整,纹饰描画精细。此盘红彩龙纹布局考究,九龙均先以青花点睛,定位烧成后,再循龙眼部位,以红彩描绘龙身细部。尤为特别的是,内外盘壁上的两对龙纹,各有五爪及三爪一对,带翼鱼尾应龙纹为三爪,象鼻龙纹则为五爪,这种龙纹组合或可视为雍正朝特有风格,亦或是唐英监理下景德镇御窑厂创新之作。
四楼青花瓷器的介绍到这里
文字和照片还不过瘾?
想要了解更多?
点击震旦博物馆数字展馆
身临其境感受参观乐趣哦!
文物 × 互联网永不闭幕的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是震旦集团创办人陈永泰先生回馈社会的一项文化志业。于 2013年 10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上海陆家嘴地区第一座私立博物馆。
博物馆常设展览以古代陶俑历代玉器青花瓷器及佛教造像为主题,特别展览则进行一系列当代艺术领域的尝试,开展历史文物更多维度的交会,体现更丰富多元的视野。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白领之夜及文化体验等活动,达成公教育推广。
版权声明
1.本公众号所有原创内容图文的著作权版权,均归微信公众号震旦博物馆所有。
2.其他方式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内容与观点,请表明转载及出处。
点击,即可至官网了解更多!